金关工程是国务院提出的最早一批的金字头工程。目前一期已建设完成,二期起源于2012年,目标是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重点建设全国海关监控指挥系统、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海关物流监控系统等,进一步优化保税货物的备案、通关、核销流程,实现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无纸化通关模式,有效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幅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进一步优化海关监管与服务。海关总署的大数据云是金关工程二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关总署的信息化发展

海关总署的信息化发展在政府行业中一直走在前列,无论从顶层设计思路还是信息化实践来看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海关的信息系统从建设初期就采取了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模式,虽然分支机构众多,目前有42个直属海关,3000多个分支海关部门,但通过全国集中的通关系统H2000使得数据统一落地在海关总署,保证了整个海关信息系统数据的统一,保障了海关数据的质量水平。
2) 海关总署目前大部分应用是以自主研发为主,海关总署拥有专业IT团队,技术队伍力量雄厚,对于业务系统的开发、运营、维护都有多年的积累,对于业务与IT的融合有深刻的理解。
3) 海关总署在金关二期伊始就将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作为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思维上相对于其他政府部门来说,具有前瞻性,在新技术的接受和采纳方面保持非常开放的态度。
综上所述,海关不仅仅在传统信息化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对于新兴技术的关注和接纳程度也是非常领先的。

为什么用阿里云大数据解决方案?

在金关二期项目建设目标中,云计算是重要的技术方向。海关总署希望借助阿里云计算平台与大数据架构,承载海关全量结构化数据及关键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及计算任务,旨在打造面向数据分析类业务的数据底盘,最终服务于风险分析和预警、关税管理、企业信用等多个业务领域。海关总署选择阿里云大数据云解决方案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 海关总署正在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简化现有通关“审征控”流程,推行企业自行报关和报税,实现“一次申报,分步处置”快速通关,通关后基于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和税收控制体系来从海量报关企业和报关行为的“大数据“中抽取和发现违规和漏报税的企业和行为。此改革方向要求海关信息化具备良好的”洞察力“,催生了总署各业务单位对”大数据“的强需求。阿里云基于阿里巴巴集团自身大数据实践沉淀并面向大型政企服务锤炼的大数据实践经验、数据建模能力、数据专家团队获得海关总署的高度认可。
2) 大数据云定位是要做海关全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类应用为目标,不仅仅基于海关本身的数据,包括通关的数据以及相应的音频、视频等数据放在其中,还会融合来自其他政府部门的外部数据以及大量互联网的数据。而阿里云强大的大数据技术能力是得到海关总署青睐的最主要原因。阿里云大数据处理服务可在6小时内处理100PB数据,相当于1亿部高清电影。全球掌握这种能力的公司仅有Google、亚马逊等几家顶尖公司。
3) 从政府信息化采购安全可控的方向考虑,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飞天集群技术可以单集群达到5000台,已经达到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阿里云以MaxCompute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海关大数据云建设情况和实现价值

目前,海关大数据云采用专有云模式,采购736台服务器搭建集群,采用了阿里云主流的弹性计算产品(ECS,SLB),数据库与存储产品(RDS,OSS,OTS),大规模计算产品(MaxCompute, AnalyticDB,BASE)以及安全管理产品云盾,构建了一个可支撑750TB结构化数据及4PB非结构化数据的大数据基础平台。

阿里云大数据解决方案会支撑从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转换到数据计算,最后到数据报表和可视化整个大数据应用流程,而阿里云全方位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包括MaxCompute (开放数据处理服务)、AnalyticDB (分析数据服务)、OTS(开放结构化数据服务)、BASE(大数据开发平台)使得海关总署可以用这个单一平台支持离线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挖掘类应用等,尤其是MaxCompute在算法模型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用户可以搭建深层次的数据挖掘类应用。

总结起来,海关大数据云在以下领域实现了探索和创新价值:
海关大数据云平台在国内政府大数据应用和云计算应用方面都体现了创新性和前瞻性。海关总署借助大数据云平台,为对外贸易报关通关提供高效快捷的数据服务,为全国通关一体化提供数据支撑平台。
1) 海关大数据云平台使得海关业务部门可以在统一的一朵云之上采用自主可控的大数据分析、挖掘及特征工程等技术,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全量分析,识别风险分析和税收防控的线索,实质性提升信息化系统的洞察力,帮助守好国门。
2) 海关总署利用阿里云强大的技术实力,在数据底盘的基础上,借助高效的计算能力,可实时为企业提供信用评价,为报关单提供风险评估,从而提高现场查验准确率。